9月7日下午,“潘汉典法学之路”恳谈会暨《潘汉典法学文集》首发式在法律出版社六层屋顶花园举行。活动由我校太阳集团0638、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法律出版社及潘先生弟子共同举办。耄耋之年的潘汉典先生及家人,法学界的众多知名学者,“潘汉典法学之路”不同时期的母校代表、师友、领导、同事、合作者及潘汉典先生的10位弟子,法制日报、中国新闻周刊、财经杂志等十余家媒体记者共计70余人参加了会议。我校校长黄进、终身教授陈光中与会并发言。首发式由太阳集团0638院长高祥主持。
与会的嘉宾有:88岁高龄的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孙国华,我校前常务副校长、现任全国律协常务副会长、中国法学会副会长甘绩华教授,中国法学会比较法学研究会会长刘兆兴、秘书长张少瑜、清华大学高鸿钧、北京大学贺卫方、中国人民大学朱景文、北京师范大学黄风、北京工商大学李仁玉等教授,我校第一任副教务长费青先生之子费平成、《元照英美法词典》主编薛波,法律出版社社长黄闽、法学学术分社社长朱宁,潘汉典先生的母校广州培正中学及香港同学会会长雷礼和、广州同学会会长朱素兰和北京同学会会长林其荦,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院长胡玉鸿、党委书记胡亚球,以及我校高祥、曾尔恕、凌岩、郑永流、舒国滢、张生、朱伟一、刘飞等学者。
首发式上,我校校长黄进、同时作为《潘汉典法学文集》序言作者之一代表学校向我校最年长并仍辛勤工作在法学教育第一线的潘汉典先生恭贺文集出版和教师节快乐。黄校长动情地回忆了自己上世纪80年代在武汉大学读研究生期间,曾经做过一些外国法律和法学论文的翻译工作,投稿到潘先生当时任主编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主办的《法学译丛》杂志上。没想到的是,作为杂志的主编,潘先生亲笔回信,对翻译文稿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一一指正文稿中的误译。潘先生治学态度之严谨,工作态度之认真,提携后进之情深,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至今难以忘怀。黄校长提到了潘先生的两次“法大缘”,第一次是1952年建校时潘先生以北京大学讲师身份进入新成立的法大前身——北京政法学院,成为我校建校时的首批教师。第二次是1987年,潘先生应法大邀请,重回法大,担任比较法研究所首任所长并主编《比较法研究》,是法大比较法学科的开创者和奠基人。黄校长感谢当时校领导的远见卓识,能够把潘先生从社科院法学所请到法大。黄校长还提到,从潘先生的文集不难看出,潘先生精通多门外语,一生致力于翻译国外的法律制度和法学理论文献,立志把国外最好的法律制度和先进的法学思想介绍进中国,先后发表和出版了大量的法律法学译著;同时,潘先生殚精竭虑、矢志不渝地推进新中国比较法学的赓续和发展,对我国比较法学理论作出了极具深度的开创性的研究。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潘先生在我国法律法学翻译、比较法学教育和研究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是新中国杰出的比较法学家和外国法律法学翻译界第一人。每一位接触到这部文集的学人,都会感受到潘先生学术功底之深厚,学术追求之执着,学术生活之淡定以及学术创作之智慧。他希望读者在读这部文集时能体会到潘先生为人为师的品格和德性,并择其善而从之。
《潘汉典法学文集》是《东吴法学先贤文丛》系列文集的一部分。《东吴法学先贤文丛》编委会代表、《文丛》副主编、苏州大学法学院院长胡玉鸿和《文丛》出版单位代表法律出版社社长黄闽向潘汉典先生恭贺文集出版。
刚从医院出院不久的潘汉典先生不顾年老体弱坚持到会。他在发言时对与会嘉宾表示感谢,希望学界同仁共同努力,推动我国比较法事业的更大发展。
随后举行的“潘汉典法学之路”恳谈会由潘先生的弟子及《潘汉典法学文集》主编白晟博士主持。法学界前辈孙国华、陈光中回忆了他们与潘先生的学术交往,表达了对潘先生潜心学术的敬重。当年代表学校两次前往潘先生家中请潘先生来法大的两位校领导——司法部党组成员、校党委书记陈卓虽因病不能与会,仍致电向潘先生表示祝贺;时任法大常务副校长的甘绩华到会祝贺并祝潘先生教师节快乐。潘汉典先生的母校——广州培正中学和苏州大学法学院(前身为东吴大学法学院)代表谈到了广州培正中学的“红蓝精神”、东吴大学“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校训以及潘先生“法学之路”的早期历程。随后的自由发言更是真诚而踊跃。白晟博士介绍了《文集》的编辑过程、汇报了未收入《文集》并正在编辑的潘先生的其他大量著述。曾尔恕、刘兆兴、朱景文、费平成、黄风、贺卫方、郑永流等教授纷纷发言,分别从自身角度叙述了与潘汉典先生交往、求教、学习的经历,表达了对潘先生的尊敬和钦佩之情。恳谈会气氛轻松而热烈。
活动在太阳集团0638举办的答谢晚宴中圆满结束。